首页 新闻中心 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在京举办出版供给侧改革创新论坛

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在京举办出版供给侧改革创新论坛

2018-08-10 00:00:00.0

由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工信集团)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出版供给侧改革创新论坛”于7月25日在京成功举行,出版供给侧改革创新论坛成为第八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亮点之一。论坛由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朱师君主持,国家新闻出版署司长朱伟峰、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季仲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国家新闻出版署副司长冯宏声等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有关出版单位、行业协会、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技术公司和媒体单位的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1533888925563073960.jpg

图1 出版供给侧改革创新论坛会场

朱伟峰司长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自2016年起,出版领域以国家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为抓手,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深化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促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经过近两年的实践,20家国家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陆续挂牌运行、近百个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相继实施,一批有引领性的出版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初见成效。在这些项目中,工信集团的“印数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库存额和报废率,提升周转率和经济效益,能够帮助专业出版机构摆脱高库存、低周转的经营困境,成效显著。他认为,“印数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特点是技术融合创新、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发挥了融合性和创新性优势,从而能推动出版规模化和标准化的高质量发展。

1533889025554067368.jpg

图2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司司长 朱伟峰

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朱伟峰提出几点希望:希望各出版单位多交流沟通,取长补短、互利合作、共同成长,出版单位之间更要以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状态,进行全产业链合作;希望工信集团再接再厉,以此为新起点,不断迭代创新,在专业出版高效提速上,发挥引领作用;希望各单位面对当前出版业高库存,不断提质增效,创造发展新模式,推出更多更好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案例,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

朱伟峰最后指出,“改革有原则,创新无定法”。出版领域必须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出版内容质量、服务质量、管理质量,努力寻找“智能出版”的奇点,努力谱写出版工作的新时代篇章。

中国工信出版集团董事长季仲华作了《推进出版融合发展 提升主业发展质量》的主题发言。他指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出版产业结构、转化增长动力等是出版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创新实践,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依托国资预算项目“基于大数据的专业出版经营模式创新项目”,在“印数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出版智能经营管理系统”,有效地降低了库存风险,提高了资金周转率,提升了经济效益,较好地解决了出版业“高库存、周转慢、退货多、报废大”等供给过剩,以及学术类、专业类图书出书难、再版难、生命周期短的问题。

1533889046940037810.jpg

图3 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 季仲华

季仲华董事长介绍说,2017年以来,“出版智能经营管理系统”(RDS1.0)在邮电社得到全面应用,现在只需要3人的团队就能高效地完成每年1.5万种新书、再版书的印数下达。2017年度邮电社供货率明显提高,保证了长尾品件在京东、当当等渠道的订单提高,断版书大量复活,图书产品生命周期明显延长,较大地丰富了供给品件,库存周转率明显上升,由年周转2次提高到3次,报废率由10%降到6%,图书业务的销售码洋增长了18%。这些变化为邮电社当年增长了1200万元左右的经济效益。电子社从2018年开始应用该系统,从目前看成效也十分明显。下一步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将加大力度,深化自身应用开发可复制推广的出版智能经营管理系统(RDS2.0),并面向行业进行推广。

魏玉山院长和冯宏声副司长通过对出版供给侧研究现状和大数据体系的建设模式分析,指出了出版单位在此过程中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强调出版单位应优化内容供给,积极开展以数据驱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出版业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智力发动机。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北京印刷学院校长罗学科、人民邮电出版社社长顾翀、电子工业出版社社长王传臣等就出版发展改革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出版供给侧结构调整、出版供给侧改革创新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传统出版单位出版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了开放讨论。论坛期间还发布了工信出版集团有关传统出版经营管理、出版物互联网运营和专业领域知识服务三个方向的创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