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弃“学生思维”,实现从校门到单位大门的转变
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 韩舒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年轻干部成长提出了六个方面48字要求,号召年轻干部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提出要求,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既思想深刻又饱含深情,既高屋建瓴又通俗易懂,是年轻干部一部绝佳的“成长宝典”。我于去年7月参加工作,自转正至今刚满一年。从一名学生到工信出版传媒集团综合部的一名职员,一年来的锻炼使我收获良多、感受颇多。作为正在成长中的新人,我结合个人一年来的自身转变,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感受。
作为一名刚从校门走进单位大门的新人,不少领导对我的建议是:要尽快摆脱学生思维,实现向工作思维的转变。一开始我有诸多疑惑,到底什么是学生思维?什么又是工作思维?我的哪些表现体现了学生思维?学生思维在工作中能发挥作用吗?怎么实现学生思维向工作思维的转变、能否实现学生思维和工作思维的有机结合呢?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我感到学生学习和单位工作的确差异很大:
第一,角色定位不同。学生角色是指学生在国家教育政策下,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长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学生阶段是人生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学习成才的关键阶段,中心任务就是努力学习以专业知识为主的各种知识,培养以专业能力为主的各种能力。而单位工作人员的角色是指在一定的岗位上,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按照一定的职业规范开展具体工作,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做出贡献,服务单位、行业和国家,把个人成长进步融入事业的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统一。
第二,评价标准不同。考试是评价学生水平的重要途径,成绩是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尺,向标准答案看齐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集约高效的手段。因此,学生时代年轻人养成了事事找标准答案的习惯。然而,工作实践中并没有标准答案,我们拿到的政策文件或内控指引、岗位说明、工作手册,它们为我们开展工作划好了大致框线,但并没有提供标准的答案,我们在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领导安排工作的时候,指令有明确和模糊之分,要求有要创新和要准确之别,这依据领导的行事和语言风格而定;比如,和同事沟通工作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什么样的沟通手段是好的、什么样的沟通方法是稳妥的、什么样的沟通效率是高的,这需要沟通双方共同来感知和互动;比如,工作的标准,办公室的工作是做好坚强前哨、巩固后院、协调服务、保障运转,服务对象虽然不会给办公室工作事事评分等级,但一旦出错便会给工作带来被动甚至无可挽回的损失,而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却没有上限。
第三,问题处理方式不同。学生时代,知识的吸收方式是逐渐爬升、递进的,要依赖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思路,逐步构建起全面系统的知识网图,运用在研究中,更是追求缜密科学的实验精神,前提假设要成立,逻辑链要完整。在工作中,则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删繁就简的手段策划工作方案,保留最精炼、最实用、最有实操性的部分,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同时又要注意把握好人的主动性,在与他人的协作配合中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对于职能部门来说,经常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工作的顺利推进、协调配合,比时时刻刻保持严谨更为重要,在沟通中使用明确的、积极的沟通交流方式,注意换位思考,调动起他人的配合意识,更有利于沟通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第四,思维惯性不同。在学校,我们的任务是学习,老师的职责是答疑解惑。由于学生生涯长达十几年,很多年轻人养成了“有事找老师”的思维惯性。初入职场后,这种思维惯性仍然挥之不去,往往认为在职场上也会有人手把手地教。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部门领导经常教育我的一句话是:有培训,要会做事,没有培训,也要会做事。领导可以是老师,但领导的职责并不是当老师。学会自学,在实践中学,在工作中总结提高,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第五,主动性不同。工作中,新人抱怨最多的应该就是没人教我、没人管我,或是手头空空没有活干,或是认为领导安排工作太临时、任务要求不明确,对布置的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这种“等”的被动是典型的学生思维,它虽然不是“等、靠、要”的懒惰,但体现出对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的迷茫。学生时代,在学校有老师留作业,在假期有家长安排辅导班,年轻人一路“被安排”长大。初入职场,面对广阔空间舞台,难免一时无所适从,不少新人会习惯性地等着被布置任务。但如果自己负责的工作,领导不过问就不主动推进,同事不指教便不主动讨教,个人素质能力便不会有大的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主动投身到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去,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因此,只有在工作中站高一步、站远一尺,主动投身集团重点工作任务,站在部门乃至全集团的角度通盘考虑,为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提前考虑谋划、主动担当作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才能取得更好的质效、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六,把握机会意识不同。职场新人总是习惯性地把一些重要的工作当作考试,总想着做好万全准备才出手,同时又过分看重结果。学生时代,考试前总要充分复习,对考试成绩也看得格外重要。但在职场中并非如此,工作重视实践与经验,没有谁刚参加工作就成为天赋异禀的全能匠人。面对全新的工作任务,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边做边学,就算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要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而不是一味陷入沮丧的情绪之中。工作不是考试,不能做好万全准备才上场,不必追求一份完美的答卷。初入职场,需要展示的是我们应对工作挑战、学习新技能的能力,成长的过程比结果的好坏更重要。
第七,协作配合意识不同。我们可以说,学生时代的个人成长主要是个体的成长,工作后个人的成长却离不开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协作配合。当学生时习惯了一个人挑灯苦读,但进入职场后一个人闷头苦干却是低效的选择。正如在打篮球时,需要内线、外线、后卫、中锋各个位置分工协作、默契配合的团队战斗力,在职场中,我们不能做只会单打独斗的“得分王”。在企业组织架构中,各部门业务千差万别又各司其职,部门内部各个业务内容不同又相互联系,只有协作配合、群策群力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综合以上体会,参加单位工作后,我感到“学生思维”的确需要努力避免和克服,这样能有利于我们迅速从象牙塔走进事业大舞台。同时,经过一年来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实践,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我认为学生身上也有很多宝贵的习惯值得去继承、再利用,“学生思维”也有很多值得发扬的地方。
第一,要继续保持学习的定力和求知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读书学习是学生的基本功,也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从古今中外历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虽然我们从校门进入单位大门,但学习的定力和求知的精神不能丢。要想在伟大时代建功立业,一定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努力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基础知识和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
第二,要坚定新时代“赶考”路上的精神自觉。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进入北京,毛泽东将此喻为进京“赶考”,要求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向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7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传承和发扬“赶考”精神,是新时代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前进路上,我们可以经常回过头来,回想一下学生时代学习时的认真严谨、考试时的严肃紧张,回忆一下年轻时阶段性的奋斗目标、扎下根的初心梦想,把每一项工作都当成一次“考试”,时刻保持“赶考”的自觉和清醒,认真对待,积极复习、查缺补漏、纠错改错,争取交上一张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第三,要继续保持开展课题研究时的静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学生时代,只有静下心来学习研究才能事半功倍。进入单位后,心态难免浮躁,产生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急于解决眼前问题、具体问题。当前,集团总部综合部正在开展一些课题研究,如建立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进集团化管理模式、统筹推进集团内控建设和廉政防控建设等事关集团高质量发展的议题。开展这些课题研究,需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沉下心来,用好总书记要求的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要深入实际、脚步向下,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大量搜集资料、深入调查研究,不求急快,但求稳准,完善研究的逻辑链和精准度,提高研究的专业性和系统性,结合集团实际,找到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为集团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固好根本。
第四,要继续拥有学生般的朝气和纯粹。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年轻人,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朝气就是干事创业有激情,纯粹就是初心不渝使命坚,以这样的精神面貌,走在前列、干出样子、服务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先进性的重要体现。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无数革命青年胸怀大志,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为己任,通过不懈努力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保持着旭日东升的干劲,始终保持着春意盎然的奋斗激情,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奋力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身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面对加速演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年轻人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继续保持学生时代的蓬勃朝气和赤子之心,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锤炼思想,增长才干,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